十一月二十三日--- 中国快刀
今天是我在埃及的最后一天,是我的购物日。
吃早饭的时候,Michelle结识了邻桌的一大堆女人,说好搭她们的车去Giza看金字塔。我看看时间还早,想想昨天的巴比伦还有点意犹未尽,就决定来个三访巴比伦。

再一次踏进巴比伦的小巷,回家的感觉扑面而来,少了几分惊喜,多了几许熟悉:我知道桥底下的阴影里会坐着个卖面包的老妇人,知道朝西的墙上会在午时落下斑驳的影子,知道常有只白猫出没的破门,知道长髯犹太教士会在烛光里唱经的教堂。。。。。。一切依旧,一切尽在不言中。
我卸掉镜头前所有的滤镜,卸掉所有的反转片,把四个机身统统装上TMX100,整理好两个摄影包,披挂整齐,命令自己停止想象底片上的成像,象个即将冲锋的战士,象个期待艳遇的少年,我昂首迈进小巷,我要在埃及的最后一天里用最直白的目光,最开放的心,最平凡的手段去感受,去记录我遇到的一切。
悠悠的尼罗河淘尽了滚滚流沙,淘不去古堡风韵;静静的时光洗去了卑微生灵,洗不掉灵魂印记。大河畔,斜阳里,风声中,苍穹下,屹立的,是我永远的巴比伦堡!
几个小时后,当我步出巴比伦时,心里充满了虚脱般地满足感,我知道自己抓到了拿相机以来最好的人像。

下午两点,我赶到Khanel-Khalili,这是个从十四世纪起就闻名暇迩的超级阿拉伯大集市。从地图上看,Khanel-Khalili的面积比二十个深圳老街或是武汉汉正街还大,纵横交错的狭窄街道被各种五颜六色的商品填得满满的,有铜器,香料,布匹,金银首饰,小石雕,工艺画,波斯地毯,面包,电器 。。。。。。应有尽有,琳琅满目。集市里人声鼎沸,寸步难行,来买东西的绝大部份是当地人。
我的目标是买一些轻便的小纪念品带回去交差。想到要和埃及小贩们打交道,我心里就犯怵。一路上看多了小贩们的贪婪无耻行为,知道和他们打交道必须具备厚脸皮,耐性和讨价还价的技巧,而我是个不会讨价还价的人。虽然在商场里滚打了这么多年,但我习惯并喜欢的是和正规公司之间彬彬有礼的商业来往,双方注重的是信誉和服务质量,所谓的讨价还价也不过是在电子邮件里客客气气地报价。而到了埃及,我才发现原来做买卖是如此不同,哪怕是买一听可乐都要先问后买,如果忘了这碴儿,先把那可乐拿在了手里,那听本来价值2。5镑的可乐就会奇迹般地变成5镑,这时你要是才想起来讲价,那街边小贩就会摆出一副爱买不买,渴死拉倒的模样,活活把你气个半死。
走过了几家礼品店,我都没勇气进去,最后我拼命给自己打气:“ 没啥了不起,把这想象成个考试,快刀斩乱麻,别的本事没有,学东西咱快着呢!不就是讨价还价嘛!”
于是,我返回身,迈进第一家考场。中国快刀初现江湖!

考试时间:1分钟
考试题目:买仿古埃及草纸壁画
考试过程:小贩开价45镑一张,我杀到10镑
考试结果:我转身出门
出门原因:这成绩,也就一及格水平,离党和人民的要求差得还远呢!
我跨进第二家考场,中国快刀始露锋芒!
考试时间:2分钟
考试题目:买仿古埃及草纸壁画
考试过程:小贩开价45镑一张,我杀到4。5镑
考试结果:我转身出门
出门原因:看不惯那小贩的嘴脸,一个个头只到我胸部十二,三岁的孩子,圆滑得可以让阿里Uncle给他提鞋。
我要是向他买东西,是毁了这埃及的花朵。
我跨进第三家考场,中国快刀势不可挡!
考试时间:5分钟
考试题目:买仿古埃及草纸壁画
考试过程:小贩开价45镑一张,我杀到5。5镑
考试结果:成交
成交原因:这光头小贩看着舒服!
攻城掠地,奸商伏首,邪不压正,快刀扬威!我不会讨价还价从此成为历史!

我付了款,得意洋洋地挑了一堆画,猛然间,耳旁响起两个女孩子温柔的对话,柔柔的澳洲英语十分悦耳。
我抬头一看,惊喜地差点儿跳起来,离我一米远亭亭玉立站着的两个女孩竟然是一周前在Luxor结识的Natalie和Heidi!
我们都一起大呼巧遇,就算大家的行程相同,在这两千万人口的开罗的大集市人海里相遇的几率也太小了。
我们站在太阳底下聊了好一会,兴奋地诉说了各自旅途见闻,旁边的几个小贩不停地开我们的玩笑,温柔的Heidi竟还费神细声细气地向他们解释:“不行的,我已经有老公了。”
最后,三人交换了Email地址,道声珍重分手。

我在Khanel-Khalili里一直转到天黑,圆满完成了采购任务,累得口干舌燥,两腿发软,不辨东西。抬头看到前面小巷子里有个露天咖啡馆,赶紧走过去,找个座位正要坐下,听到有人叫 “ Felix”,一回身,看到四只笑眯眯的眼睛,竟然又是那两位可爱的澳大利亚姑娘。
我摇头叹笑,坐下来和她们一起喝咖啡。
Natalie向我介绍说这个咖啡馆极其有名,它创下的记录是每天24小时营业,供应美味的咖啡和水烟,通明的灯火已经持续燃亮了两百年。
我闻言定睛环顾四周,不禁大叫过瘾:这是个不大但古色古香的咖啡馆,门外两排桌椅把小巷子挤得只剩下一条窄道,时值暮色初降,华灯始明,人们坐在半明半暗的光线里,抽着长长的水烟,喝着咖啡,用各种语言交谈着,小巷里混杂的话语交织成一片低沉而热烈的嗡嗡声,就着漂浮在空中香甜的烟味,把一切都填满了暖暖的温馨。

我立刻掏出莱卡,换上TMX3200,扫了几张。看到我激动的样子,Natalie和Heidi都笑了,问我是不是摄影师,我说不是,但我这次埃及之行已经照了80卷胶卷了,她们闻言都夸张地大叫起来。
我问她们的职业,她们的回答让我不禁对这两个貌似文弱的年轻姑娘刮目相看,Heidi和她的老公是一个国际组织的义务人员,穿行世界各地,不拿报酬,只为看看大千世界;Natalie是边打工边单身走世界。她们离开澳大利亚已经几年了,相识于西班牙马德里,一起相约来看金字塔。她们后天就要分手,Heidi和她老公去别的国家, Natalie计划留在开罗找工作。
我心中感叹,这是一种我们中国人不太了解的生活方式和人生态度,是一种真正的潇洒和彻头彻尾的浪漫,是把自己置身于绝对无助之地的勇气和自信,是面对孤寂旅途的坦然和超脱。我们国人里极少有这种血性儿女,悠长的历史和歌舞升平培养了我们太多的惰性和自闭,让我们慢慢地丧失了野性和自省,我们真应该睁开眼睛看看外面的世界里还存在着多么优秀的人,和她们站在一起,我们能否平视。
我对Natalie和Heidi说如果有朝一日她们去中国一定要让我知道,我要是再去澳洲就找她们玩。

她们对视了一眼,Natalie悠悠地说:” 我们还不知道何时才回到祖国呢。“
我心颤无语,掏出T5,一道闪光划破暮色,我把这两个澳洲姑娘的倩影永远留在了底片上,也深深地印在了我的心里。